搜索

当前位置

/
手足口病和疱症性咽峡炎,要分清!
分类出来

手足口病和疱症性咽峡炎,要分清!

【概要描述】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基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,好发于夏秋季,6个月至7岁的孩子易发病,潜伏期2~4天,常突然发烧,体温38~40度,可有流涎、咽喉疼痛,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痛、婴幼儿常有哭闹不安,拒食,可突然惊厥。查体口腔上腭、咽峡部、扁桃体见到灰白色疱疹,1~2天后就破溃发生溃烂,体温持续4天左右才退热,化验结果可有白细胞升高,CRP升高,可合并细菌感染,病程1周左右,有自愈性,重的持续

手足口病和疱症性咽峡炎,要分清!

【概要描述】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基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,好发于夏秋季,6个月至7岁的孩子易发病,潜伏期2~4天,常突然发烧,体温38~40度,可有流涎、咽喉疼痛,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痛、婴幼儿常有哭闹不安,拒食,可突然惊厥。查体口腔上腭、咽峡部、扁桃体见到灰白色疱疹,1~2天后就破溃发生溃烂,体温持续4天左右才退热,化验结果可有白细胞升高,CRP升高,可合并细菌感染,病程1周左右,有自愈性,重的持续

  • 分类:预防与治疗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12-15 12:44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       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基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,好发于夏秋季,6个月至7岁的孩子易发病,潜伏期2~4天,常突然发烧,体温38~40度,可有流涎、咽喉疼痛,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痛、婴幼儿常有哭闹不安,拒食,可突然惊厥。查体口腔上腭、咽峡部、扁桃体见到灰白色疱疹,1~2天后就破溃发生溃烂,体温持续4天左右才退热,化验结果可有白细胞升高,CRP升高,可合并细菌感染,病程1周左右,有自愈性,重的持续2周才愈。少数并发心肌炎,腮腺炎。可以多次患病。手足口病发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类似,也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,夏秋季发病,除有口腔疱疹外,手掌心、足底,臀部可见丘疱疹,不痛不痒,轻症1周全愈,重的可并发脑炎、脑干脑炎,肺出血而危及生命,手足口病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,有没有惊跳,呼吸气促,紫绀,一但发现及时就诊。
疱疹性咽峡炎治疗: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,应注意隔离治疗,患儿用过的餐具、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,防止交叉感染。患病期间注意休息,多饮温开水,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,以增强身体抵抗力。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,主要是对症治疗。注意口腔卫生,保持口腔清洁。可用淡盐水漱口,用10%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,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。口服维生素C及B等。对于轻、中度发热,以物理降温为主。体温超过38.5℃时,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。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,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。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、更昔洛韦、干扰素等。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,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,可酌情使用抗生素。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,常用解毒利咽、化湿退热的治法,分内服及外用两类,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。
手足口病治疗:本病如无并发症,预后一般良好,多在一周内痊愈。主要为对症治疗。隔离患儿,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。对症治疗,做好口腔护理。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,补充维生素B、C等。对出现合并症的患者,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,尤其是脑、肺、心等重要脏器功能;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、血气分析、血糖及胸片。注意维持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。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。出现低氧血症、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,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。维持血压稳定。
预防:
1.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
2.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。
3.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。
4.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
5.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;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疗、休息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
6.每日对玩具、个人卫生用具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